今日苗木

散文感受年味儿

时间:2024-02-04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作为一名七零后出生的俗世凡人,时至今日已经历了五十几个春节了。春节,老百姓心中最重要的节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炎黄子孙的热切期盼。

  年的味道,对于父母可能就是除夕之夜的一顿团圆饭,对于男孩子可能就是手里攥着的一挂小羊鞭和口袋里装的几块水果糖,对于女孩子可能就是身上的一件花棉袄或是马尾辫上扎的一对红色的蝴蝶结,至少这是我记忆中的最初年味儿。

  然而,事物并非永远一成不变,年,这个延续了几千年的古老节日也不例外,年的味道这种需要通过多个感觉器官综合感受及体验的社会民俗更像是晚来的风雨让人琢磨不透。按理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人们有更多的条件把年过好,让年味儿更足,但事实正好相反:如今的年味道不仅没有越来越浓,反而是越来越淡了,人们对日益寡淡的年味似乎越加无奈甚至习以为常了,人们对年的期望值也越来越低了。从过去的普天同庆、万民皆欢到今天的门前冷落、深居简出;从曾经的张灯结彩,喜气迎春到今天的寒星冷照、关门闭户。现实不断提醒我们,年味儿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首先,年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它发源于农耕社会,形成发展于农耕社会,年,归根结底是一种伴随着农耕文明发展起来并且深深植根于广大农民心底的传统习俗。在农耕社会里,生产力落后低下,农民把自己的一生牢牢地拴在土地上,从事着艰苦的体力劳动,物质生活缺少基本保障,农民对生活的要求简单,期望也很低,大多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期盼风调雨顺,期盼人畜平安,这样“年”便成支撑普通百姓生存的重要精神力量。过年了,可以放下繁重的体力劳动好好的休息几天;过年了可改善改善伙食,打打牙祭;过年了,可以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过年了,可以走亲访友看看左邻右舍;过年了可以穿几天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过年了,甚至可以放纵地喝喝大酒 、吹吹牛皮、侃侃大山、骂骂街,把积压了一年的负面情绪统统发泄个一干二净,总之“年”对于农民百姓来说至关重要,它是三百六十五天的最后总结,它又是来年的新起点。而以上这些期盼在物质及其丰富的今天已经不再是问题,年味儿逐渐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前提。

  其次,农耕社会生活节奏缓慢,生活内容简单,一件事情需要反复长期去做,因此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颇深,并且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体系的认知,人们更加珍重得之不易的劳动成果、美好期盼及情感体验。相对于其他节日,每年一度的春节便值得人们赋予更多的社会期盼、人生体验、文化内涵,而今社会高速发展,人们告别了农耕文明,已经引入工业化大生产时代、信息化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信息瞬息万变,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告别了匮乏的年代。试问,当今社会有多少人还能深刻体会“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来之不易?又有几人能体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字字亲情?又有几人能体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无奈乡愁?一条微信、一个电话、一张机票,方便快捷,省却了舟车之苦,旅途的劳顿,节省了大量的体力和时间,但同时也省确了期盼、热望、沉浸、回味等美好情绪体验过程。打开手机,短视频、短消息扑面而来,没有了蓄势,省略了铺垫,三两分钟让读者完成阅读欣赏体验,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无法静心深入体验、感悟、思考生活,快节奏的生活也稀释了人间的各种情感体验。

  再次,大量农民告别了祖先留下的土地涌入城市成为市民,城市体量及人口迅速膨胀,机械化、数字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使得大量农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农村人口日渐稀少,有的村落甚至成为无人村,至使过年的氛围大打折扣,而城市出于安全考虑及政府政策所限,对爆竹烟花的制作、销售、燃放多有限制,导致年味儿锐减。其他因素比如春节晚会节目的雷同、单调、程式化,人们审美水平及笑点的提高的提高,等等,不一一详论。

  当人们生活在城市的高楼大厦,享受着现代化市民的生活方式的时候,当人们每天吃罢了晚饭在城市广场炫动舞姿的时候,当人们开车约上三五知己自驾游的时候,当人们在城市里过得烦腻无聊的时候,当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想依然会想起那淡淡的年味儿,淡淡的乡愁!

  黄建忠,男,天津市人,中学教师,爱好文学创作,用温暖的文字书写人间真情,弘扬社会正能量。天津滨海新区作家协会会员。



关键词:
随机文章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