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资讯

有关变化无穷(biàn huà wú qióng)可以这样理解吗?

时间:2023-05-11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与粗犷强悍的咸鱼相比,糟鱼的格调似乎要高一些,带着微微的酒香,温和内敛,口感是渐进式的丰富。咸鱼如凛冽西风,强悍勇武,先声夺人,咸味直抵舌尖,而糟鱼如五月南风初起,舌尖上,有让人心旌摇荡的湿润和鲜香。

  老家台州的糟鳓鱼、糟带鱼很是出名。家乡有渔谣,鳓鱼像把刀,清蒸味道好。对待鳓鱼最体面的方式,通常是清蒸。但是浙东还有三鲍鳓鱼和白鳓鱼,名头很响。三鲍鳓鱼是咸鱼,而白鳓鱼是糟鱼,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口味。在浙东,鳓鱼通常有三种吃法,吃鲜、吃咸、吃糟,各有风味,鲜则活泼轻盈,咸则老辣沉香,糟则风情万种。咸与糟做到位,并不逊鲜鱼的风骚入骨。

  白鳓鱼是用酒糟、桂皮、茴香、姜片拌盐腌制,置于陶瓷甏中,一层鱼加一层酒糟,层层迭加,加满后封口。密封贮藏发酵二十天左右,就可取出来蒸食。鱼肉软烂,咸中带甜,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酒香。

  在敝乡,糟带鱼极受欢迎,可过白粥,可下米饭。将带鱼切成一段一段,盐渍两天,取出沥干后,加酒糟、花椒、桂皮、姜片、盐、糖等,在缸中贮存一二个月。糟带鱼所用的带鱼,都是取中等以上。四五月份张网捕捞来的细小带鱼,没资格做成糟带鱼,用盐、糯米粥、曲、酒、糖腌制后,如缠绕的红布条,过三伏天生食,很是下饭,称为鱼生。

  糟带鱼糟过后,三种香味在舌尖翻滚,先声夺人的是恰到好处的酒香,不浓不淡,然后是海浪般汹涌而来的鲜香,最后是微微的甜和咸,带着卤味特有的陈香。

  家乡常见的糟货中,除了糟鲥鱼、糟带鱼外,还有醉瓜、糟鲳鱼、糟鳗鱼、糟蟹、淡糟香螺片,醉瓜不是醉黄瓜,而是糟醉后的黄鱼。

  古人食鲜不易,糟鱼大行其上。《金瓶梅》第三十四回里,有糟鲥鱼。朱彝尊的《食宪鸿秘》记载了糟鲥鱼的详细做法:内外洗净,切大块,每鱼一斤,用盐半斤,以大石压极实,以白酒洗淡,以老酒糟略糟四五日,不可见水。去旧糟,用上好酒糟拌匀入坛,每坛面加麻油二盅、火酒一盅,泥封固,候二三月用。如此做法,为的是在短暂的鲥鱼季过去后,还能慢慢享受鲥鱼的极致鲜美。

  西门庆送了两条糟鲥鱼给应伯爵,应伯爵送了一条给他哥,以显示自己与西门大官人的深厚交情,一条拿刀儿劈开成段,自己慢慢吃,他得意地对人卖弄道,你们哪里晓得,江南此鱼,一年只过一遭儿。吃到牙缝里,剔出来都是香的。

  读过北宋苏轼《老饕赋》的人,应是知道这位名满天下的大才子的口味,吃肉只选小猪颈后那一块最好的肉,吃螃蟹只选霜冻前最肥美的螃蟹,樱桃要放在锅中煮烂煎成蜜吃,嫩羊羔要浇上杏仁浆蒸着吃,蛤蜊要半熟时就着酒吃,螃蟹要和着酒糟蒸,稍微生些吃。

  比起糟鱼,糟蟹是另一种美妙,糟蟹的调味品,只是盐、醋、酒,却能糟出非凡美味。《调鼎集》中道:“三十团脐不用尖,好糟斤半半斤盐,好醋半斤斤半酒,听君留供到年边”。糟蟹要用上好雌蟹,还要用上好的酒糟与好醋,这样糟的螃蟹才肥美至极。

  隋炀帝喜欢吃糟蟹,烟花三月下扬州,吴郡贡蜜蟹二千头。上贡之前,把蟹壳先擦干净,以金缕龙凤花云贴对上,美其名曰缕金龙凤蟹。蜜蟹是把雄蟹的蟹爪扎紧,剃去蟹毛,让蟹饮饱甜酒和蜂蜜,凝结如膏,这是糟蟹的一种,只是调味品从酒和盐,变成了甜酒和蜂蜜。海蟹光滑无毛,有毛的是田蟹、河蟹和湖中的大闸蟹,可见进献给隋炀帝的是大闸蟹,糟法我知道,我只是好奇古人是如何为蟹剃度的。

  糟蟹是联络感情的纽带,辛弃疾曾收到过赵晋臣所赠的糟蟹。吃了后,兴致勃勃写一首《和赵晋臣送糟蟹》,诗中道,人间缓急正须才,郭索能令酒禁开。说有糟蟹这等美味,酒门可以大开。

  除了鱼蟹可糟,猪牛羊肉也可糟,南宋临安街头的糟货就很多,除了糟蟹、糟鱼外,还有糟羊蹄、糟猪头肉等。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里,也有糟肉、糟鸡、糟鲞。《金瓶梅》里除了糟鲥鱼,还有糟鹅胗掌,糟猪蹄子。《红楼梦》中锦衣玉食的公子哥儿贾宝玉,也爱吃糟货,对“那府里珍大嫂子的糟鹅掌鸭信”,赞不绝口。

  北魏《齐民要术》道∶糟肉春夏秋冬四季都可以做,以水和酒糟,捏和成粥的样子,然后下盐,酒糟里放入烤过的肉,放在屋里阴暗的地方,静静放一些日子。喝酒下饭时,就可以烤了吃。大热天时,十天半月都不会臭。

  宁波人爱糟货,山海风味皆有,除了糟鱼外,还有香糟鸡、香糟鹅、香糟土猪肉,甚至有香糟猪耳、香糟猪舌头、香糟猪肚。上海南京路上赫赫有名的百年邵万生,创始人就是一名唤作“邵六百头”的宁波渔民,百年前他闯荡上海滩,从摆摊卖乡土风味的糟醉食品发家,再开店经营各种海味和百货。邵万生店里的糟货,集聚山海风味,有醉蟹、醉黄泥螺、醉螃蜞、醉香鸡、糟青鱼、醉香螺、糟蛋、虾子鳖鱼、醉蟹糊、醉蟹股、虾油露、虾子佐料,糟醉之味,香飘满街。

  不过,江浙一带,最爱糟货的还是绍兴人,绍兴人会做人家,鲁迅就曾吐槽过家乡人:仿佛明天便要到世界末日似的,专喜欢贮藏干物。绍兴的食物,不是腌,就是腊,要么就是糟。

  绍兴是着名酒乡,黄酒多,酒糟也多。绍兴人用香糟卤,加上姜、老酒、盐、桂皮、白糖、八角,糟制各种鱼肉,于是有了酒气扑鼻的糟鱼、糟鸡、糟鸭、糟鹅、糟肉。就连瓜果和时蔬,他们也不放过,糟茭白、糟毛豆、糟豆芽,一一上桌。总之,天上飞的、地上长的、海里游的,他们统统一糟了之。

  鲁迅写过家乡的糟鸡、糟鹅。1929年,绍兴同乡、作家川岛借着灵峰探梅的由头,约鲁迅去吃糟鸡,鲁迅回信:“自觉和灵峰之梅,并无感情,倒是和糟鸡酱鸭,颇表好感。”妥妥的一个吃货。

  咸货之咸,离不开盐。糟货之糟,离不开酒糟。酒糟名字里虽然有个糟字,但在江浙人的眼里,它不是糟粕,而是精华,故称之为香糟。以酒糟烹调食物,周代就有,周代记录了“渍”的烹调法,即 “酒渍”,也就是今人所谓的糟醉。糟制分熟糟和生糟,熟糟是食材煮熟后糟制,糟鹅胗掌,糟猪蹄子。生糟是食材直接入酒糟卤中糟制,糟后再蒸熟,如各种糟鱼。

  今糟有酒今糟醉。在江南,糟制所用的酒糟不外乎以下两种,一是用酿酒后剩下的酒糟糟制。通常用黄酒或红曲酒筛滤出酒后的酒糟,称黄糟或红糟,味道香醇。另有一种白糟,是用高粱蒸馏白酒之后余留下的酒糟,酒香更加浓郁。鱼蟹用酒糟卤腌制,加八角、桂皮、冰糖等调料,盖子一盖,密封静置后,酒糟香味四溢,糟后肉质松散,骨头酥脆。浙东说一个人骨头轻,举止不稳重,就说,“骨头就像糟鲳鱼”。

  红曲酒的红糟,则用于糟鱼生。红酒糟除了糟制鱼类,还可以烧菜染色,江南名菜樱桃肉、无锡排骨、豆腐乳中,就有红糟。

  另一种就是江南人家常吃的酒酿。将糯米蒸熟,用红蓼做成的药引子发酵,做成甜酒酿(醪糟)或米酒,有一股子的甜香。把白白的酒酿直接铺在鱼身上,加盐和酒短暂腌渍,隔水蒸熟后,白色的一层酒酿不需洗去,可与鱼肉同食,甜香中带着酒味。江南立夏,要有樱桃、青梅、鲥鱼,“明朝立夏须记得,鲥鱼樱笋下酒娘”,酒娘就是酒酿。

  除了糟货,还有醉货,简称糟醉二货。醉货直接用酒浸泡,有醉泥螺、醉蟹、醉血蚶等。家乡有种醉鳓鱼,把三鲍鳓鱼浸入黄酒、白酒中,装坛密封,数月之后,酒香扑鼻,又名香鱼。如果说糟货只是清淡的酒味,如美人醉后的气息,而醉货,味道就浓郁多了,鲜香之中裹挟着扑鼻的酒香,如同不经意间打开一坛十年陈酿。



关键词:
随机文章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