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绿化

广西2023高考一本上线率倒数第二背后的问题是什么?

时间:2023-07-23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2023年全国高考的一本上线率数据出炉了,根据“高考直通车”公众号的统计,广西46万考生,一本上线%,为全国甲卷倒数第一。

  如果不考虑试卷类型的不同,13.39%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此统计不包括港澳台及新疆、西藏地区)里排列倒数第二,仅比12.92%的江西高一个名次。

  不过,广西今年的高考成绩也是略有进步的,2022年这项数据还是13.06%,全国倒数第一,没有其它省份为咱们垫底。

  与广西整体一本上线率比较低的画风相反的是,很多名校——比如南宁二中、柳州高中、玉林高中等等的一本上线%以上(今年的数据还没有见到靠谱的,但我们根据往年的数据来判断,八九不离十)。

  名校们有着超高的一本上线率,但平均到全区所有高中之后,就变成了13.39%,那么,是哪些高中被平均了呢?答案是:偏远县城的高中。下面,我们只列举2022年部分偏远县城高中作为参考(2023年数据目前暂未查到):

  广西最贫困的县之一的河池凤山县,2022年共有1466名高考考生,一本上线人,一本上线%,远远低于当年全区平均的13.06%;

  我们不免要问,为什么同在广西,学校之间的差距可以如此之大?高中之间的差距,是不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同样存在?国家推进均衡教育已经超过10年,广西的均衡教育之路走到几分之几了?

  高考成绩显现出来的问题,看似大城市和小县城的差距,其实,背后的底层原因,是普惠式教育和精英式教育之间博弈的结果。

  师资和经费,往往会对生源产生吸引力。师资好、经费足的学校,好的生源会削尖脑袋往里钻,而好的生源反过来又和学校互相成就。因此,师资和经费是学校出成绩的深层次原因。

  普惠式教育,说白了,就是让每一所学校都能有优质的师资,并且公用经费公平,让所有的学校、学生能在比较重要的客观条件相对公平的环境下去接受教育、去竞争。

  但我们面对的现实却是,一方面优质的师资在不断往大城市集中,尤其是往大城市的优质学校集中,另一方面,经费也常常向大城市的优质学校倾斜。双重倾斜之下,差距也必然越拉越大。

  先说经费的问题。一个省份的城乡义务教育公用经费其实是一致的,都按生均来计算。根据2023年7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的通知,从今年春季开始,广西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为别为940元和720元。也就是说,无论你是首府里的名校还是偏远山区的学校,都按照这一标准划拨公用经费,公用经费总量的差距不在于学校的地理位置或者教学成绩,而在于学生数量。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林小英在一篇文章中写过,超级中学(也就是名校)“可以拿到政府很多额外的资源,叫特色项目、特色建设之类,远远超过生均经费拨款的项目经费,这都可能是别的学校拿不到的”。

  我和一所外地初中的C校长交流时,他也表示,不同级别的学校,事实上的经费是有不小差距的,“我们学校运动场拖了很久一直没能修好,别的学校甚至还在新建校区。”

  顺便说一句,不仅在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存在经费的不公平性,高等学校里这种现象甚至更为严重,根据媒体报道,在2023年全国公办本科高校的经费预算中,共有24所超过100亿元,其中4所超过200亿,分别是清华大学为410.93亿,浙江大学309.01亿,上海交通大学265.16亿,北京大学222.47亿。

  而在这份榜单的最底层,赣东学院只有0.74亿,是清华大学的555分之一。广西高校中经费预算最多的是广西大学,31.28亿,也不到清华大学的13分之一。

  经费上的开小灶,一定程度上让我们走上了精英式教育的道路。事实上,我们很多人有时候是挺享受精英式教育的片面性成果的,一所超级学校的耀眼往往会让我们忘记同一个地区里更多学校的暗淡。这就好比,一所高中但凡出了几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尖子,哪怕大部分的考生成绩平庸,这所高中也会得到社会的盛赞。

  当然,精英式教育不只发生在城市里,在一些县域,地方的管理者也试图用精英式教育来破局——再造一所学校,给予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招生政策,以盼能浇灌出一批尖子,从而能与其它县域或者城市里的优质学校抗衡,获得“KPI”上的成功。

  乡村的优秀教师总想往县城跳,县城的优秀教师总想往地级市跳,地级市的优秀教师总想往首府跳。这是优秀教师的“三级跳”。

  C校长告诉我,多年以前,乡村的、县城的教师如果想要往上走,就得通过申请调动的方式来实现,申请调动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看校长放不放人,“我们自己学校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肯定不舍得放走的,但是,有的老师就会往上层找关系,但这种情况相对要少一些。”

  到了近几年,一些地方开始执行国家的“县管校聘”政策,结果歪嘴和尚念不出真经,很多人把这一政策完全按照与初衷相反的方向去执行,进一步导致了县域优秀师资的流失,“国家从2014年开始提‘县管校聘’,目的是通过县级政府统一管理,强制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在县域内流动起来,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我们县执行了几年后,发现这政策反而成为了很多老师跳到自己心仪学校的跳板了。”

  根据C校长的观察,这些年,优秀教师从县域跳往更大城市的案例也非常多,很多青年教师为了匹配更高的待遇和更好的生活条件,不惜从公办学校辞职,在大城市里的私立学校谋得一个岗位。

  优质师资的外流,直接导致了一所学校教育水平的下降,造成的后果是,有条件的家长通过租房或者买房的方式,让孩子进县城、进市里入学,村里、县里的优质生源因此流失。

  林小英副教授在谈到县域里的中学生时说道,现代教育系统一层一层的过滤和筛选,家庭困难的学生有更大的概率滞留在县中,成为“剩下的孩子”。

  C校长说,优质师资和生源的流失,首先会让很多乡村学校逐渐走向合并,“在我们这边,已经有几所学校因为生源太少,直接合并成为一所学校了,空余出来的几所学校由村部代管。这些学校都是新建没几年的,校舍很漂亮,空出来以后可以说是一种国家资源的浪费。”

  当乡村在因为教师和生源的流失而出现学校合并、部分校舍被闲置时,我们注意到,以南宁为代表的大城市里,每一年都有新的学校开始建设或者投入使用,而且有的学校学位紧张。

  C校长指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生源依然会越来越往大城市里的优质学校身上集中,这种集中带来的另一个社会影响,就是农村人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而选择进城买房,加重了家庭负担。

  一定程度上,这种优质师资集中、优质生源集中、经费集中的精英式教育,是包括家庭在内的社会共同选择。在高等教育阶段,精英式教育能够更好地培养出尖端人才,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义务教育以及高中阶段,尤其是广西这类的省份,普惠式教育可能才是我们最该重视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越欠发达的地方,越需要重视普惠式教育,而不能过度重视精英式教育。否则,精英培养出来之后,往往最后会留在发达城市,变成建设发达地区的力量;非精英里面,很多人也会流走,去往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同样成为别的地区的建设者和消费者。



关键词:
随机文章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